精彩小说尽在流影文阁! 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流影文阁 > 大女主 > 穿越唐朝:医心之恋曲_精选章节

精选章节
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15:16:04

苏瑶只觉眼前一道强烈的白光闪过,紧接着天旋地转,身体仿佛被卷入了一个无尽的漩涡之中。等她终于缓过神来,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。周围是古色古香的建筑,青瓦白墙,雕梁画栋,街上的行人皆身着古装,男子长袍束发,女子襦裙摇曳。

“这是哪里?我怎么会在这里?” 苏瑶惊恐地喃喃自语。她努力回忆,记得自己在图书馆熬夜复习医学古籍,突然一阵莫名的眩晕,之后便失去了意识,没想到再醒来竟到了这般奇异之地。

苏瑶拉住一位路过的大娘,焦急地问道:“大娘,请问这是何处?现在是什么朝代?” 大娘被她的模样和奇怪的问题吓了一跳,但见她一脸焦急,便好心回道:“姑娘,这里是长安,如今乃是大唐贞观年间。”

“大唐贞观?” 苏瑶只觉脑袋嗡的一声,她竟然穿越了,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。她心中满是彷徨与无助,可作为一名医学生,强烈的求生欲让她迅速冷静下来。既来之则安之,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。

苏瑶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,心中盘算着自己的优势。自己熟读现代医学知识,又对古代医书有所涉猎,或许可以凭借医术在这唐朝谋得一席之地。正想着,突然听到前方一阵喧闹。她挤过人群,只见一位老者躺在地上,面色苍白,口吐白沫,周围的人都在指指点点,却无人敢上前施救。

苏瑶来不及多想,立刻蹲下身子,为老者诊断。她凭借现代医学的知识,初步判断老者是癫痫发作。她一边安抚周围的人,一边迅速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,小心地放入老者口中,防止他咬伤自己的舌头。随后,她又运用中医的穴位按摩之法,为老者按摩人中、合谷等穴位。不一会儿,老者的症状渐渐缓解,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
周围的人见状,纷纷发出惊叹之声。“这位姑娘真是神医啊!”“是啊,若不是姑娘出手,这老人家怕是有性命之忧。” 就在这时,一位年轻男子分开人群走了过来。他身着华服,气质不凡,眼神中透着一股儒雅之气。男子走到苏瑶面前,微微拱手道:“姑娘医术高明,在下佩服不已。不知姑娘尊姓大名?为何会在此处?”

苏瑶看着眼前这位英俊的男子,心中不禁有些紧张。她定了定神,回道:“我叫苏瑶,本是外乡人,因家中遭遇变故,流落到此。” 男子听了,眼中闪过一丝同情,说道:“苏姑娘若不嫌弃,可到我府上暂住,也好有个安身之所。” 苏瑶犹豫了一下,想到自己如今确实无处可去,便点头答应了。

原来,这位男子名叫李逸,是长安城中一位名门望族的子弟。他自幼饱读诗书,对医术也颇有兴趣。在苏瑶来到李府后,李逸对她照顾有加,时常与她探讨医术。苏瑶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知道的医学知识传授给李逸,两人在一来一往中,感情逐渐升温。

一日,李逸带着苏瑶来到城外的一处山林中游玩。山林中景色秀丽,鸟语花香,苏瑶被这美景深深吸引,不禁陶醉其中。李逸看着苏瑶开心的模样,心中也满是欢喜。他鼓起勇气,对苏瑶说道:“苏姑娘,自你来到我身边,我便觉得生活变得不一样了。你的聪慧、善良,都让我心动不已。我想对你说,我…… 我喜欢你,希望你能留在我身边,与我共度一生。”

苏瑶听了李逸的表白,心中既感动又惊喜。其实,在与李逸相处的日子里,她也早已对这位温柔儒雅的男子暗生情愫。她红着脸,轻轻点了点头。李逸见苏瑶答应了,欣喜若狂,他一把将苏瑶拥入怀中,两人在山林中紧紧相拥,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止了。

然而,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。不久后,长安城中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。患病之人高烧不退,上吐下泻,病情十分危急。城中的大夫们对此束手无策,疫情迅速蔓延,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。

苏瑶得知此事后,心急如焚。她深知这场瘟疫如果得不到控制,将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。她决定挺身而出,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,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李逸虽然担心苏瑶的安危,但他也知道苏瑶的决心,于是全力支持她。

苏瑶和李逸一起,深入疫区,为患病的百姓诊治。苏瑶凭借现代医学的知识,判断这场瘟疫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。她想起现代医学中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,决定尝试用中药来替代抗生素。她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书,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,终于研制出了一种药方。

在李逸的帮助下,苏瑶开始在疫区发放药方,让百姓们按照药方抓药煎服。同时,她还向百姓们普及卫生知识,教导他们如何预防瘟疫的传播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,患病的百姓们也逐渐康复。

苏瑶的善举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称赞,她成为了长安城中人人敬仰的神医。而她与李逸之间的感情,也在这场抗疫行动中变得更加深厚。经过这场生死考验,两人更加坚定了携手一生的决心。

时光荏苒,转眼间苏瑶来到唐朝已经数年。她与李逸举办了盛大的婚礼,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苏瑶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,在唐朝开了一家医馆,悬壶济世,救治了无数的病人。她将现代医学与古代医术相结合,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,为唐朝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而李逸则在仕途上平步青云,他为官清廉,造福百姓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
在一个宁静的夜晚,苏瑶和李逸坐在庭院中,看着天上的明月,回忆着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。苏瑶靠在李逸的怀里,感慨地说道:“没想到,一次意外的穿越,竟让我收获了如此美好的爱情和人生。” 李逸轻轻抚摸着苏瑶的头发,温柔地说道:“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让你来到我身边。我会用我的一生,守护你,爱你。” 两人相视而笑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。在这大唐的盛世之中,他们的爱情故事,如同璀璨的星辰,闪耀着永恒的光芒。

日子如潺潺流水般平稳地淌过,苏瑶的医馆声名远扬,每日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。李逸在朝堂之上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正直,屡受嘉奖,仕途顺遂。然而,平静的湖面下,暗涌正悄然滋生。

一日,一位神色慌张的小厮匆匆跑进医馆,扑通一声跪在苏瑶面前,哭喊道:“苏神医,求求您救救我家公子!” 苏瑶赶忙扶起小厮,询问详情。原来,城中一位权贵之家的公子,突然陷入昏迷,遍请城中名医,皆摇头叹息,束手无策。苏瑶深知此事棘手,但医者仁心,她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收拾药箱,跟随小厮前往。

到了那权贵府邸,苏瑶见到了昏迷不醒的公子。她仔细地为其把脉,观察面色、舌苔,却发现症状十分怪异,既不像常见的病症,也与她所知的疑难杂症有所不同。苏瑶陷入了沉思,一旁的李逸也眉头紧锁,为她暗暗担忧。

回到医馆后,苏瑶一头扎进医书堆中,日夜钻研,试图找到救治之法。李逸心疼她这般操劳,每日陪伴在侧,为她递上热茶,轻声安慰。经过数日的努力,苏瑶终于从一本古籍中找到了一丝线索,她推测这可能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中毒症状,而解毒之药,竟是一种生长在偏远山林深处的草药。

李逸听闻后,当即决定陪同苏瑶一同前往寻找草药。他们带着干粮和简单的行李,踏上了艰难的寻药之路。山林中荆棘丛生,道路崎岖难行,不时还有野兽出没。但两人相互扶持,彼此鼓励,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找到草药,拯救病人。

历经数日的艰辛跋涉,他们终于在一处险峻的山谷中发现了那株珍贵的草药。苏瑶小心翼翼地将草药采摘下来,如获至宝。回到城中,苏瑶立刻按照药方煎制汤药,喂给那昏迷的公子。奇迹发生了,公子的面色逐渐恢复红润,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
权贵一家对苏瑶和李逸感激涕零,送上了丰厚的谢礼。然而,这件事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与不满。城中一位医术平庸却嫉妒心极强的大夫,暗中勾结权贵,开始在城中散布谣言,污蔑苏瑶是妖女,使用邪术治病,意图蛊惑人心。

谣言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,一时间,苏瑶的医馆门可罗雀,百姓们对她也开始避之不及。苏瑶满心委屈,却又不知该如何应对。李逸紧紧握住她的手,坚定地说道:“瑶儿,莫要害怕,清者自清,我们定能还你清白。”

李逸四处奔走,寻找证据,试图戳穿那些谣言。他拜访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,向他们诉说苏瑶的善举与医术。同时,苏瑶也没有坐以待毙,她主动为一些贫苦百姓免费诊治,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医术并非邪术。

在两人的努力下,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。一位曾经被苏瑶救治过的患者,站出来为她作证,讲述了自己被苏瑶治愈的经历。随后,越来越多的百姓站在了苏瑶这一边,谣言不攻自破。苏瑶的医馆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热闹,她与李逸的感情,也在这场风波中愈发坚如磐石。

随着谣言的消散,生活看似重回正轨,苏瑶全身心投入医馆事务,琢磨着改良更多病症的疗法,还尝试将唐朝的针灸与现代康复理念融合,医馆里常常能听到患者康复后的欢声笑语。李逸在朝堂也愈发忙碌,朝廷正筹备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,关乎民生,他作为主要负责官员之一,每日埋首于规划图纸与各方协调中。

然而,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。一日,李逸神色凝重地回到家中,苏瑶敏锐察觉异样,轻声询问。李逸长叹一口气,道出实情:原来,水利工程在筹备阶段便遭朝中部分势力抵制,那些人企图从中谋取私利,想借工程大肆敛财,因李逸坚持公正廉洁,按规章办事,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,他们便开始暗中使绊子,在皇帝面前进谗言,污蔑李逸能力不足,工程方案有重大缺陷。

苏瑶听后,心中满是担忧,她深知朝堂争斗的残酷。但她没有慌乱,而是温柔地看着李逸,坚定说道:“逸郎,我相信你的能力,也相信你一心为民的初心。咱们定能度过这难关。” 为了帮李逸分忧,苏瑶在医馆之余,开始留意城中百姓对水利工程的看法与期望,想着收集民意,或许能为李逸提供助力。

与此同时,医馆也再遇波折。有一伙神秘人频繁在医馆周边滋事,扰乱秩序,还故意传播不实言论,说苏瑶医馆的药有问题,导致一些患者心生疑虑,原本稳定的客源又开始流失。苏瑶怀疑这与李逸朝堂上的困境有关,很可能是同一拨人所为,意在分散他们的精力,让他们自顾不暇。

面对这内外双重困境,苏瑶和李逸没有退缩。李逸一面精心准备详细的工程汇报,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规划向皇帝证明方案的可行性,一面积极联络朝中正直之士,寻求支持。苏瑶则加强医馆安保,同时加大义诊力度,邀请之前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,重塑医馆声誉。

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苏瑶和李逸在书房商讨应对之策,烛光摇曳,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。突然,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……

李逸与苏瑶瞬间绷紧神经,互相对视一眼,眼神中满是警惕。李逸迅速起身,将苏瑶护在身后,缓缓朝门口走去。他握紧拳头,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。

门缓缓打开,只见一个浑身是伤、衣衫褴褛的男子瘫倒在地。苏瑶见状,立刻上前查看男子伤势。男子气息微弱,断断续续地说道:“李…… 大人,我…… 有证据…… 能证明您的清白……” 原来,此人是李逸在水利工程中的一位下属,因发现了那些阴谋者的关键罪证,被他们追杀至此。

苏瑶赶忙施展医术,为男子止血包扎。李逸则焦急地询问证据所在。男子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密信,信中详细记录了那些抵制势力企图在水利工程中偷工减料、中饱私囊的计划,还有他们与朝中某些官员勾结的往来书信。

李逸如获至宝,紧紧握住密信,眼中燃起希望的火焰。但他也深知,这证据一旦公开,那些人定会狗急跳墙,更加疯狂地报复。此时,苏瑶坚定地说:“逸郎,事不宜迟,我们必须尽快将证据呈给皇上,揭露他们的阴谋,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危机。” 李逸点头表示赞同。

然而,要想面圣呈上证据并非易事。那些势力在宫中安插了眼线,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知晓。李逸和苏瑶商议后,决定兵分两路。李逸负责联络可靠的宫中侍卫,寻找合适时机面见皇上;苏瑶则留在医馆,一方面继续照顾受伤的下属,另一方面稳住医馆局面,防止神秘人再次捣乱。

李逸乔装打扮,带着密信,在一位忠诚侍卫的掩护下,小心翼翼地潜入宫中。一路上,他避开重重眼线,终于找到了机会,在皇帝处理政务的间隙,得以面圣。李逸将证据呈上,详细阐述了水利工程背后的阴谋。皇帝看完密信,龙颜大怒,当即下令严查此事。

与此同时,苏瑶在医馆也没闲着。她加强了医馆的守卫力量,还组织了一些信任的患者家属在周边巡逻。那些神秘人再次前来滋事时,被苏瑶等人一举拿下。经过审问,神秘人果然是受了抵制水利工程势力的指使,目的就是破坏苏瑶医馆的声誉,让李逸分心。

随着皇帝的严查,那些阴谋者纷纷落网,水利工程得以顺利推进。苏瑶的医馆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,百姓们对她更加敬重。经历这场风波,李逸和苏瑶的感情愈发深厚,他们携手继续在唐朝的岁月里,为百姓谋福祉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。

日子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流逝,李逸全身心投入水利工程的建设,他时常奔波于工地之间,监督工程进度,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规划,只为给百姓带来切实的福祉。苏瑶的医馆也日益兴隆,她不仅治愈了众多疑难杂症患者,还收了几名资质不错的徒弟,将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,为唐朝医学的传承贡献力量。

然而,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。一日,苏瑶在医馆为患者诊治时,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老者被家人搀扶着前来求诊。老者面色枯黄,身形消瘦,咳嗽不止,苏瑶一番诊断后,眉头紧锁。这病症极为罕见,以她目前掌握的知识和经验,竟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。苏瑶深知若不及时救治,老者性命堪忧,这让她心急如焚。

与此同时,李逸在水利工程即将竣工之际,却接到了朝廷新的任命。边境地区突发战乱,急需有能力的官员前往协调物资调配与民生保障工作。李逸作为政绩斐然且有担当的官员,被列为首要人选。这一任命让李逸陷入两难,一方面是即将完成的水利工程,他倾注了无数心血,实在放心不下;另一方面,边境局势严峻,百姓亟待救助,身为臣子,他又责无旁贷。

苏瑶得知此事后,虽心中满是担忧,但她明白李逸的志向与责任。她强忍着内心的不安,对李逸说道:“逸郎,边境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,你定要去。医馆这边我会竭尽全力,这疑难病症我也不会放弃钻研,定要找到救治之法。只是你在外,万事小心,早日平安归来。” 李逸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,心中感动不已,他紧紧握住苏瑶的手,郑重地点头。

在李逸奔赴边境的日子里,苏瑶一头扎进医书和对老者病症的研究中。她四处寻访城中的老大夫,与他们探讨病情,还尝试用各种草药搭配进行治疗试验。而李逸在边境,每日忙碌于协调各方资源,组织百姓修缮防御工事,安抚民心。他虽身处险境,却时刻牵挂着苏瑶和家中。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互诉思念与近况,每一封书信都承载着他们深深的牵挂与坚定的信念。

随着时间推移,苏瑶在不断摸索中,终于找到了治疗老者病症的方法,老者逐渐康复,这让苏瑶备受鼓舞。而李逸在边境的努力也初见成效,百姓生活逐渐安定,战乱局势得到初步控制。但他们都清楚,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,可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,他们都将携手共进,在这大唐的土地上,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。

就在苏瑶为老者康复而欣慰,李逸在边境为初步成果稍感宽慰之时,朝廷的一纸文书又打破了短暂的平静。原来,因边境局势暂时缓和,朝中大臣们开始争论是否要进一步扩大对边境地区的治理投入,以防止战乱死灰复燃。部分守旧派主张收缩防线,撤回兵力,将资源集中在国内建设;而以李逸为代表的务实派则坚持认为应巩固边境,加大对当地民生与军事防御的长期投入,以绝后患。

朝堂之上,两派争论不休,李逸据理力争,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。他呈上边境实地考察的报告,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加大投入对稳定边疆、促进民族融合以及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。但守旧派势力庞大,言辞犀利,对李逸进行诸多指责,甚至质疑他在边境有拥兵自重的意图。

远在长安的苏瑶,从李逸的书信中得知朝堂的争论,心中为他担忧不已。她深知李逸一心为国为民,若因这些无端猜忌而影响边境的建设与安定,实在可惜。于是,苏瑶决定利用自己在民间的影响力,联合一些受过李逸水利工程恩惠的百姓,以及曾被她治愈的患者家属,共同上书朝廷,表达对李逸观点的支持,希望朝廷能重视边境的长远发展。

与此同时,苏瑶在医馆的传承工作也遇到了难题。她的几位徒弟虽勤奋好学,但在面对一些复杂病症时,依旧缺乏独立思考和灵活应对的能力。苏瑶意识到,单纯的理论传授和常规病例示范远远不够,她需要为徒弟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,让他们在实战中成长。于是,苏瑶决定带领徒弟们深入长安周边的乡村,开展义诊活动,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,积累经验。

在乡村义诊的日子里,苏瑶师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症,有因长期劳作导致的筋骨劳损,有因卫生条件差引发的传染病,还有因营养不良造成的各种疾病。苏瑶手把手地教导徒弟们如何诊断、如何制定治疗方案,还向村民普及卫生知识和预防疾病的方法。徒弟们在实践中迅速成长,逐渐掌握了应对复杂病症的技巧。

而在边境的李逸,面对朝堂的压力,没有丝毫退缩。他积极联络边境地区的各族首领,与他们达成共识,共同向朝廷上书,表明边境百姓渴望安定、希望得到朝廷长期支持的心愿。在李逸和苏瑶以及众多百姓的努力下,朝廷最终采纳了李逸的建议,决定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,巩固边防,促进发展。

李逸得知这一消息后,心中满是欣慰。他深知,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,更是对边境百姓的福祉保障。而苏瑶在完成乡村义诊后,带着徒弟们回到长安,医馆的名气愈发响亮,徒弟们也都能独当一面。两人虽分隔两地,但彼此的支持与牵挂从未间断,他们携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,继续谱写着属于他们的动人篇章。

本以为生活将随着朝廷决策的尘埃落定而趋于平稳,然而,命运似乎总爱给这对恋人设置重重考验。一场百年难遇的旱灾悄然降临大唐大地,首当其冲的便是长安周边的乡村。原本肥沃的土地干裂出一道道狰狞的口子,庄稼颗粒无收,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绝望之中。

苏瑶得知灾情后,心急如焚。她顾不上休息,立即带领着徒弟们和医馆的伙计,带上所有能筹集到的草药和物资,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。一路上,他们目睹了百姓们的悲惨遭遇,饿殍遍野,疫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。苏瑶深知,此刻拯救生命刻不容缓,她迅速在临时搭建的救助点里忙碌起来,一边为患病的百姓诊治,一边组织人手熬制预防疫病的汤药,免费分发给众人。

与此同时,边境地区也受到了旱灾的波及。李逸看着荒芜的土地和饱受煎熬的边民,心中满是忧虑。他一面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从周边地区调配粮食和水源,以解燃眉之急;一面组织百姓挖掘新的水井,寻找水源,带领大家修缮水利设施,尽可能地储存雨水。他深知,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,才能帮助百姓度过这场灾难。

尽管相隔甚远,但苏瑶和李逸都通过书信了解到了对方的行动。苏瑶在信中为李逸在边境的果敢举措感到骄傲,同时也分享着自己在救灾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,希望能为李逸提供一些参考。李逸则在回信中叮嘱苏瑶一定要保重身体,他深知这场救灾行动的艰难与危险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灾情愈发严重,救助工作也面临着重重困难。草药逐渐短缺,粮食供应也开始紧张起来。苏瑶四处奔走,寻求各方援助,她甚至亲自上山采药,不顾自身安危。李逸则在边境与各族百姓同甘共苦,他的坚持与努力感染了每一个人,大家齐心协力,共同对抗这场天灾。

在这场与旱灾的艰苦斗争中,苏瑶和李逸虽不能相伴左右,但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与为官之道,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。而他们之间的爱情,也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中,愈发坚不可摧,如同璀璨星辰,在大唐的天空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,激励着无数人勇敢前行。

然而,旱灾的阴影愈发浓重,朝廷虽已着手救灾,但资源分配却在复杂的官场博弈中出现了严重偏差。大量的物资被优先送往了京城周边那些有权有势家族所在的区域,而苏瑶所处的重灾区以及李逸守护的边境,得到的支援却远远不足。

苏瑶所在的救助点,每日前来求诊与寻求食物的百姓越来越多,可草药和粮食库存却几近见底。面对一双双充满绝望与期盼的眼睛,苏瑶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。她多次派人前往官府请求支援,得到的却只有推诿与敷衍。无奈之下,苏瑶决定亲自前往京城,面见负责救灾的官员,为受灾百姓争取更多的资源。

一路上,道路崎岖难行,烈日炙烤着大地,苏瑶一行人疲惫不堪。但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,历经数日艰辛,终于抵达京城。她四处奔走,求见官员,却屡屡碰壁。那些官员或是对她避而不见,或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。苏瑶没有放弃,她在官府门前长跪不起,向过往的百姓诉说灾区的惨状,引起了众人的同情与关注。舆论的压力逐渐增大,终于有一位有良知的官员站了出来,将苏瑶的诉求转达给了上级。

与此同时,李逸在边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。水源的寻找陷入僵局,挖掘的水井大多干涸,百姓们的情绪愈发不稳定。周边地区因自身受灾,也难以再提供更多的支援。李逸一面安抚百姓,一面继续带领众人寻找新的水源。他深入荒无人烟的深山,探寻古老的地图线索,期望能找到传说中的地下水源。在一次探寻中,李逸不慎跌入陷阱,身受重伤,但他强忍着疼痛,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爬了出来,继续前行。

苏瑶在京城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,朝廷重新调整了救灾物资的分配方案,大量的草药和粮食被运往灾区。苏瑶带着物资马不停蹄地赶回救助点,百姓们欢呼雀跃。而李逸在不懈的努力下,也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藏在深山的地下水源,清澈的泉水流淌而出,百姓们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
苏瑶和李逸在这场旱灾中,历经千难万险,他们彼此牵挂,却又为了各自守护的百姓全力以赴。当灾情终于得到缓解,两人再次通信时,字里行间满是对彼此的心疼与敬佩。他们知道,无论未来还有多少艰难险阻,他们都将携手共进,因为他们的爱情早已在风雨的洗礼中,深深扎根于这片大唐的土地,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,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传奇。

  • 从此以后时间和我都在走小说(从此以后,时间和我都在走)(温意陆晨)+后续+结局在线阅读
  • 山雨欲来风满楼小说免费版_前文+后续(顾念安梁诗予江以川)
  • 热文推荐深空一去不复返(林沐星艾德林韵晨)新章速递列表
  • 已完结纵使寒风向晚行小说的隐藏剧情, (时宁恩周砚廷赵雪辰)的逆袭之路
  • 京ICP备2024102431号-6

    本站所有内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权。版权声明 - 投稿声明 - 自审制度 - 免责声明